23-03-2013~读梁文道之《大快人心》有感



今天是23-03-2013….
从前几天开始到今天一大清早….
某方面的讯息以排山倒海的sms、报章短讯、面子书…..
来势汹汹
非把“你”斗死不可……

而朋友之间也share & like个不亦乐乎
仿佛在sharelike之间把快感昇华成本身超凡的英雄感….
这在平凡如我之辈是无可能体会到的

于是勤力地、卖力地、全力地、大力地点点按指尖下的键盘….
仿佛只须用滑鼠《点一点》….
就能把乾坤扭转
就能把多年来的委屈一泄如千丈银河天上来….

清醒如我辈之凡夫俗子
偶然在吹吹关丹海风之余看到梁文道在8-1-2011年发表的文章:“大快人心”

读了真是大快“我”心
文笔不如文道先生
铿锵有力的文章
虽然时年有月
但是真理就是真理

(偏偏有些人的真理的有效性只能维持到大选之后哈。你们不信?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特此把梁先生的文章转载在个人的部落里与大家分享
来,来一客好文章吧!

----------------------------
转载自梁文道部落格:http://blog.163.com/liang_wendao/blog/static/11380230920110811350981/
----------------------------

大快人心就一定是个好东西吗?当我们使用这个词去形容某些政策时,有否想过其实是多麽地含煳,它也许可以用来称讚一项德政,但它不一定能够用来描述好的政治。民粹主义在政治学里是个污名化了的概念,虽然它能在一些特定时刻推动民主化的过程,但大部分人都很鄙视它,一提到它就会想起希特拉和墨?里尼。可是千万不要误会,以为它只专属于独裁威权政府。不,即?是实行代议民主的国家,同样会变成民粹主义的沃土,?如英国前首相戴卓尔夫人搞的那一套,就被一些左翼学者斥之为“威权式的民粹主义”。又如?丁美洲有不少国家虽然具备形式上的民主普选政府,但它们一样有长远的民粹传统,而且甚麽?场都有。前几?出一批人大谈自由化,鼓动风潮,再过几?又来了一群左派英雄,声称要还富于民。

民粹主义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没有固定的政治意识型态,可以左可以右。它的本质不是一组政治价值,而是一种情绪,一种压恶精英,藐视既存制?的情绪。每当社会上积压了许多不满,就会有人跑出来告诉大家,这全是一小撮精英的错,他们把持了体制,把属于全民的东西异化成自己的玩具。这种人往往是在野的政客,他鼓动这种情绪,然后以改革者的形象上台。如果他是右派,他要打击精英就是庞大的官僚阶层;如果他是左派,他要打击的则是经济上的垄断阶层。?妙的是,有些改革者本身就是握有政府的最高领袖,他认为自己和人民中间有一道巨大鸿沟,不颠覆那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僵固体制,民情就不能上达,他就无法毫无阻碍地听到人民的心声。

民粹主义的问题在于它披上了民主的外衣,骨子里却瘫痪了民主的真正动力。因为任何种类的民粹政治都总是把政治领袖和人民设定在一种应答的关係上,要不是人民高声呼救被领导听到了,就是领袖发出号召被人民响应了,他们追求最透明最直接的连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连心地站在一起。

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为甚麽要说它不民主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它不需要人民变成公民,不需要公民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创造。你要甚麽告诉我一声就行了,一?有我,不劳你费心思??用不着你卖?行动。你要的我都知道,你的心声我都明白。你甚至不用透过议员和媒体说话,因为他们可能也是坏体制的一部分。取消一?中间组织,取消公民的动?,取消任何构成公民社的必要条件,让公民变成被动的百姓,领袖自会满足他们的愿望。所以政策何以追求大快人心,政治却不能以此为最高目的,因为大快人心这四个字里的人心往往是很被动的,政府不应该总是以取悦人心为目标,人民也不应该把自己矮化成期待被人“大快”的一颗心。

真正的公民不是需要被讨好的消费者,而是有行动能?的参与者;政府不只是瞭解他们的生产商,而是他们实行愿景发挥权势的工具。我们如此习惯大快人心的说法,总是盼望着被人“大快”一场,却忽略了民粹与民主。虽一字之差,其实大矣。



----------------------------
好的文章就是好的文章...
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放心,还有几个月的时间...
我会证明‘他们’是错的...
嘿嘿...
----------------------------








《孩子缺少心灵挫折生命将变脆弱》





从网路上看到这一则文章。心里想与大家分享它….

-------------------
里头的这一段,映入了我的眼帘:
-------------------

…….比如很多人误读了要多夸奖孩子而不要批评孩子,那么有人批评孩子,有些父母就会担心,孩子会不会因此而变得消极呀?或者要多鼓励孩子发现孩子闪光点,而不能打击孩子,否则有些父母就会担心孩子失去自信心等等,这其实是走了另一个极端…..


这对于现今社会上父母不敢批评孩子害怕会因此“伤害了孩子弱小心灵”的心里冲突,仔细读一读,然后咀嚼其中的涵议。这篇文章或许会给大家另一种不同的积极想法?

-------------------
我特别喜欢文章结尾时的这一句:
-------------------

……我相信我们没有必要做一个完美的父母,无论孩子在家里或者外面受到怎样的误解,批评和打击都是成长过程中应该经历的….



-------------------------------------------
(取自网络:http://www.lz13.cn/lizhijiaoyu/9294.html
-------------------------------------------


虽然身为父母一直都不想让孩子受到心灵伤害,而且有修养的父母都在加强自我修养而杜绝伤害孩子的事情发生,希望孩子一直快乐幸福,但是,这样到底好不好呢?如果孩子没有受过大的伤害,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中,有比较强的自尊心,那么如果有人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孩子的心灵这时候是坚强还是柔弱呢?
  
  这真的是父母也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而我们的父母又是在怎样的过度保护孩子?
  
  有的父母深恐孩子在外面受欺负,比如说受到老师的不公待遇,比如说受到其他同学欺负……,而会百般维护,不喜欢孩子受到委屈,虽然父母心情可以理解,但我想,我们首先做的应该是教育孩子管理和调整好自己,积极想办法去应对,而不是先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把责任归罪于对方。为什么呢?人生路上遭遇不公是很正常的事儿,让孩子学会调适和处理,而不是把他们完全保护起来。
  
  比如前两天碰到一件事,两方学生家长在学校门口大打出手,参与吵斗的还有双方爷爷和奶奶,加上围观群众,声势甚为浩大,什么原因呢?很简单,只是俩孩子在学校打架,然后通知家长,于是爸爸妈妈来为孩子争理来了。我远远的看着,可能因为言语不和,只见双方的爸爸都直接动起手来,唉,小孩子的事情,双方大人都不先做自我检讨,都护子心切,怪责于对方的孩子,那不吵架才怪呢!
  
  在这样父母的护犊情怀下,孩子是怎样的感受呢?他会觉得被欺负就应该得到支持,而不去考虑是非,或者去反省自己以后怎样做,因为,父母直接出面为他撑腰了。于是,即使是强势理屈的孩子,他依然认识不到错误,反而觉得无论如何自己绝对不能吃亏。俗话说,吃亏是福。吃一点亏,才能击痛自己的内心,并做出思考,从挣扎中站立起来,这样的一种精神,会让孩子学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即使吃亏了,但只要理不屈,充满正义感,那心里也是坦然的。
  
  而这一切需要父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即便是伤害和苦痛,他自己也要学会承受。
  
  近两天还听说一件事,学校里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第一个学生不会回答,于是提问第二个,第二个也不会回答,于是提问第三个,第三个会回答,于是老师对第一个和第二个学生说,你们怎么不会回答,肯定就是没听课!事情的结果出人意料,下了课,第二个学生跑到办公室,对老师说,我不会回答,但我听课了,你为什么说我没听课!然后跑到窗台边就跳了下去。一个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先不去说老师的话是失误,这样的失误可能在父母和教育者的工作中屡屡出现,比如父母误会了孩子,或者本来不应该批评而责怪了孩子等,来看一下我们孩子的心灵是何等脆弱呀!只因为老师对你错误的判断和评价就值得去用生命证明吗?或者只因为受到这样一点误解和委屈就要去跳楼吗?我们无法想像,这样的孩子,面对生活的种种挫折,他是如何长大到现在的?难道是父母一直把他当成温室里的花朵来养吗?进行重重保护而经不起一点点风霜。当然,我们不排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些特别敏感的阶段,比如青春期。但这也不应是为此而轻生的理由。
  
  这样的保护其实并不难理解。比如很多人误读了要多夸奖孩子而不要批评孩子,那么有人批评孩子,有些父母就会担心,孩子会不会因此而变得消极呀?或者要多鼓励孩子发现孩子闪光点,而不能打击孩子,否则有些父母就会担心孩子失去自信心等等,这其实是走了另一个极端,即我们对孩子已经“太好”了,孩子做的不对,也还要拿出笑脸,先肯定,然后再用“但是”等委婉语句来提醒,这样的情况长期下去,如果孩子直接受到责备或打击,那他心理上能受得了吗?

   可想而之,这样孩子的心灵其实很脆弱,脆弱到即使有错,也不能听到别人对他说一个“不”字,如果父母要说,那也要千回万转,采取很委婉而温和的做法才行,想一想,真是难为有些父母了,怪不得累呢,一方面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另一方面还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可是,犯了错误就是犯了错误,犯了错误自尊心受到伤害是应该的
  
  小容小韬才四岁多,自尊心也是非常强的,有时候做错事,也不容许我说半个“不”字,我只要批评的话一出口,小容小韬就会问,爸爸,你不是说我吧?或者有时候我指明是批评小韬了,小韬还嘻嘻哈哈的说,爸爸说小容呢。

    或许孩子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解嘲或减轻心理压力,但事实就是事实,如果不严肃起来,孩子不但认识不到错误,心灵也不会得到锻炼,我会直接点明,说的就是你!然后把错误入木三分的直接抛给孩子,直到孩子惭愧的低下头。是啊,这样的心理挫折是他应该得到的,我不会顾及他的自信呀,自尊呀,有些事做不好或者不会做,那就要接受批评。
  
  其实我这样做也希望孩子能警醒,通过爸爸严厉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改正或通过努力去达到。
  
  甚至,我都不是一个完美的爸爸,有时候看到小韬欺负小容,小容哇哇哭起来,我都会把小容搂在怀里,把小韬叫过来批评一顿,而事后才发现,其实错先在小容,因为小容先惹了小韬,小韬才打小容的,而其实小韬是非常乖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虽然小韬打人的回应方式不对,但主要受批评的应该是小容。所以,这时候我都后悔起来,太小的孩子是没有能力辩解的,没想到让小韬一直受这么大的委屈,可当我把小容小韬叫过来说明情况时,小韬反而非常大度,并没有表现出太委屈的样子,因为孩子的大度和对这种误解的抗压能力,这时候我反倒有些欣慰了。
  
我相信我们没有必要做一个完美的父母,无论孩子在家里或者外面受到怎样的误解,批评和打击都是成长过程中应该经历的,我们只需牢记一点,在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把孩子从这种挣扎中拯救出来,比如受到老师批评是应该的,然后帮助孩子认识到老师为什么批评你,如何做才能受到老师夸奖,或者对别人的误解应该持怎样的一种态度等等,经过这样的打击,锻炼和解脱,孩子们的心灵才能最终变得坚强,从而远离伤害,获得自由。


-------------------------------------------
让我们一起思考文章重点….
-------------------------------------------

1)我们想要怎样的孩子?
2)现今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问题?
3)“多夸奖、少批评”的教育方式会不会矫枉过正?